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
瀏覽次數:5293 | 發布時間:2014-09-14 15:23:57古典經濟學對企業理論的研究可追溯到其代表人物亞當·斯密1776年的代表作《國富論》的問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的開篇用一個“制針”的例子說明了分工和專業化對生產效率的重要貢獻,同時深入分析了分工和專業化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原因。斯密認為,第一,專業化能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技能;第二,分工可以節約工作轉換的勞動時間;第三,分工和專業化還為各類機械發明提供了可能。
在此基礎上,斯密進一步認為,專業化分工水平與市場范圍或市場規模有關,受市場范圍或市場規模的限制。“分工起因于交換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總要受交換能力大小的限制,換言之,要受市場廣狹的限制”,這一論斷就是著名的斯密定理。斯密對分工提高效率的肯定和市場規模限制分工的假說為我們研究企業提供了重要的線索。但是因為當時企業組織尚處于萌芽階段,斯密觀察到的只是以企業內部分工為基礎的工廠手工業,并沒有分析社會分工的存在,而且隨著市場范圍的擴大,這種內部勞動分工的程度也隨之加深,因此,斯密所研究的企業只能算做種“初級”的企業形態。